我館參加第七屆南海《更路簿》暨海洋文化研討會
2023年8月14至15日,第七屆南海《更路簿》暨海洋文化研討會在瓊海順利召開。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館長辛禮學、藏品保管部趙玨琪參加會議并作學術報告。
會上,辛禮學館長以我館館藏的六本更路簿為例,介紹了博物館在更路簿保護、修復、活化、傳承等各個方面發揮的積極作用。他指出:博物館作為公共文化機構,一方面可以圍繞“更路簿”紙質文物本體開展征集、保管、保護、修復、仿制、研究等工作;另一方面可以通過陳列展覽、研學活動、VR課堂、活態展示、互聯網+文物動漫游戲等方式做好“更路簿文化”的闡釋與傳播。
源遠流長的海洋文化根植于傳統中華文明內,無懼艱險的探索精神亦滲透在中華民族的海洋基因中。“更路簿文化”蘊含著獨特的歷史意義、法理價值與文化精神,值得廣泛而深入地傳播。基于博物館在弘揚和傳播“更路簿文化”方面的特殊優勢,辛禮學館長在發言中亦談到:“我們要用觀眾、尤其是青少年觀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形式弘揚南海文化,讓更路簿‘活’起來!”
藏品保管部趙玨琪則以我館館藏梁其銳《更路簿》中的7條海外更路為研究對象,用動態演示文稿展現了梁氏家族在南海及爪哇海上構建的航行、貿易網絡,并通過版本比對的方式,向業內專家學者闡釋了“自新州去琶里更”這一篇章的獨創性。
“在(自新洲去琶里更)這條至少長達90更的航線上,以梁氏為代表的海南人開展了與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武吉斯人、爪哇島北岸居民等)的多方貿易,這在海南漁民的航海史、漁業貿易史上是一個非常獨特的例證。”趙玨琪探析航路的重要意義后,亦由衷感嘆:“作為更路簿的研究者,我對他們的勇氣和智慧是很敬佩的!”
8月15日,與會嘉賓到我館進行學術考察,在宣教講解員楊娜、孫積龍的相關講解下,參觀了“南海人文歷史陳列”“八百年守候——西沙華光礁Ⅰ號沉船特展”和“做海——南海漁家文化展(海南)”。
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一直致力于保護南海文化遺產、傳播南海文化、弘揚南海文明,對于“更路簿”這一南海文化遺產更為重視,積極參與并協助開展與之相關的學術活動。在此,我館謹賀本次研討會圓滿落幕,并祝愿《更路簿》及南海海洋文化的研究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