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物 | 藏在文物里的中國傳統色——古韻黃
從瓷器上的那一抹赤紅
到畫卷上的氤氳水墨
從東方既白到晚山深淺青
日月朝暮,四季流轉
草木魚蟲,服飾器物
處處皆有動人的色彩
這些紛繁獨特的顏色里
不光有物象的特質
還蘊藏著中國人的審美情趣
與古老的文化積淀
繼上期的中國紅
本期分享“古韻黃”
中國傳統色-古韻黃
在中國傳統色中,“黃”是一個承載著諸多寓意的色彩:
黃,是象征尊貴地位的正統色;黃,是中國器物里的雅韻之色;黃,是中華傳統美學中最神秘又充滿活力的顏色。鍥而不舍,鮮明耀眼,代表著歷史文化中獨特的精彩,是高貴尊嚴的象征,也是大地孕育的原色,更是一種血脈和骨子里的氣魄。
色彩與文物碰撞又會有怎樣的呈現呢?
古代將附著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稱“釉”,附著在建筑瓦坪上的稱“琉璃”,而附著在金屬表面上的則稱為“琺瑯”。
琺瑯又稱“佛郎”“拂郎”“發藍”,是以礦物質的硅、鉛丹、硼砂、長石、石英等原材料按照適當的比例混合,分別加入各種呈色的金屬氧化物,經烘焙磨碎制成粉末狀的材料后,再依琺瑯工藝的不同做法,填嵌或繪制于以金屬做胎的器體上,經烘燒而成為琺瑯制品。其主要為皇帝生活及陳述之用,并作為高級禮品賞賜國外使臣、王公及國內大臣。
清代將琺瑯制品推向了繁榮,畫琺瑯成為了這一時期的焦點。
清·銅胎畫琺瑯花卉紋方盒
長方形,圓角,蓋身分離,銅胎,內外畫琺瑯,內淺藍色,外黃地繪彩色花果紋。其造型端莊,所繪花朵俯仰盛開,其間點綴數朵各色小花,極盡妍麗,充滿生機,立體感強。繪制細膩工整,色彩鮮艷奪目。
清·銅胎畫琺瑯纏枝花卉紋盒
長方形,圓角,蓋身分離,銅胎,內外施淺黃色琺瑯,外飾黃地纏枝花卉紋。其設計精巧,造型秀美,在色地上繪花圖案展現出了銅胎畫琺瑯之效果,枝蔓纏繞,寓有“年年富貴”吉祥之意。
清·乾隆畫琺瑯西洋人物紋瓶
瓶撇口,圓唇,短頸,溜肩,直腹,圈足。瓶身以黃色琺瑯釉為底,頸肩部兩圓形開光內繪花鳥圖,開光外繪纏枝花卉紋,瓶身兩開光內繪西洋人物故事圖,開光外沿肩部一周如意云頭紋,其余繪纏枝花卉紋,圈足繪卷草紋,底白釉,書藍色“乾隆年制”楷書款。色彩鮮艷華麗、西洋藝術風格十分濃厚。
古韻黃
飽含著東方審美
和哲學智慧的中國傳統色
既是世物的自然呈現
也是中國人詩意的視界
......
下期我們將介紹
藏在文物里的中國傳統白色系
敬請期待
文字編輯:盧楊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