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物說 | 南海“毒”家指南
第一期“毒”家報道 水母
日前各大新聞媒體紛紛對海南文昌海岸邊出現毒水母事件進行了報道。
事件的主角是一種劇毒水母,因形態酷似僧帽而得名僧帽水母。若被它們蟄傷,即便未傷及性命,也要承受極致痛苦。更為可怕的是,它們劇烈的毒性在死后仍會彌留許久。所以無論何時何地見到它們,最好都敬而遠之。
僧帽水母Physalia physalis
刺胞動物門 水螅蟲綱 管水母目 僧帽水母科
毒性僅次于箱水母和伊魯坎吉水母,可致命,在我國主要分布于東海和南海。
知識鏈接:世界最毒水母——箱水母和伊魯坎吉水母
箱水母Chironex fleckeri
刺胞動物門 立方水母綱 四束水母目
又名“箱形水母”“澳大利亞箱水母”“海黃蜂”等,傘徑可達30厘米,觸手可長3米,堪稱海中毒王。人類在被其蟄刺后很快便會休克、溺亡或死于心力衰竭。即便幸存,也要經歷長達數周的劇烈疼痛。
普通伊魯坎吉水母Carukia barnesi
刺胞動物門 立方水母綱 燈水母目
傘徑1~2厘米,觸手可長1米,與箱水母一樣僅分布于澳大利亞附近海域。被其蟄刺后可出現“伊魯坎吉癥候群”:后腰劇烈疼痛,呼吸困難,大量出汗,痙攣抽搐,咳嗽,產生瀕死感等。
水母是什么動物?
身體柔軟透明、體表裝飾華麗、舞姿妖嬈婀娜、會蟄人或可食用,這些可能是我們對水母的全部印象。
狹義理解的“水母”,僅指刺胞動物門水母亞門(缽水母綱、立方水母綱、十字水母綱、水螅蟲綱)動物。它們與珊瑚蟲、海葵為同類,因身體中都有刺細胞而得名“刺胞動物”。
刺胞動物家族的主要成員
風信子鹿角珊瑚Acropora hyacinthus
刺胞動物門 珊瑚蟲綱 石珊瑚目 鹿角珊瑚科
南海有分布
上圖為等指海葵Actinia equina
下圖為黃海葵Anthopleura xanthogrammica
刺胞動物門 珊瑚蟲綱 海葵目 海葵科
我國沿海均有分布
廣義理解的“水母”,除刺胞動物外,還包括櫛水母、樽海鞘等其他身體透明的漂浮動物。
蝶水母
櫛水母門 觸手綱 兜水母目 蝶水母科
雙尾紐鰓樽Thalia democratica
脊索動物門 樽海鞘綱 紐鰓樽目 紐鰓樽科
水母都有毒嗎?
是否所有水母都如僧帽水母那般擁有劇毒呢?
上文說到刺胞動物以體內長有刺細胞而得名。這些長在觸手、口唇、胃腔等處的高度特化的刺細胞中,便含有成分多樣的毒液。所以水母都是有毒的,但毒性有大有小,對人類的傷害也有天壤之別。
1.看到它們時,莫慌張
海月水母Aurelia aurita
缽水母綱 旗口水母目 洋須水母科
雖在南海無分布(在我國主要分布于渤海、黃海和東海),卻是我們最常見到的一種水母。它們毒性極小,對人類無害或近乎無害。大多數人幾乎察覺不到它的蟄刺,如有察覺,那感覺就好似披上一條溫暖的毛毯。這種蟄刺甚至被當做醫療手段來治療關節炎。
巴布亞硝水母Mastigias papua
缽水母綱 根口水母目 硝水母科
分布于東海和南海的巴布亞硝水母,對人類無害。除利用刺細胞捕食外,它們還找來蟲黃藻在自己體內定居,享用其光合作用的產物。這種共生關系也見于珊瑚、硨磲和海蛞蝓。
上圖為銀幣水母Porpita porpita
下圖為帆水母Velella velella
水螅蟲綱 花水母目 銀幣水母科
擁有迷人藍色身體的銀幣水母和帆水母,在東海和南海都可見到。它們會成群結隊地在廣闊洋面上隨風航行,度過一生。它們的刺細胞對其微小的獵物有效,卻無法對人類造成傷害。
2.看到它們時,請遠離
南海有毒水母
火水母Tamoya gargantua
立方水母綱 燈水母目
皮膚被其劇毒的刺細胞螫刺后會有火辣辣的感覺,故稱火水母。我國東南沿海均有分布。
瓜罩水母Linuche unguiculata
缽水母綱 冠水母目 罩水母科
有時可見到它們遮天蔽日般地大量積聚。在水中與其幼體接觸后可能會感到刺痛,隨后出現嚴重瘙癢,癥狀可持續幾天到幾周。我國可見于南海。
白色霞水母Cyanea nozakii
缽水母綱 旗口水母目 霞水母科
我國沿海均有分布的白色霞水母,每年可造成大量蜇傷事件。受害者會遭受劇烈的疼痛、瘙癢、腫脹、炎癥、風團甚至更嚴重的后果。
太平洋金黃水母Chrysaora fuscescens
缽水母綱 旗口水母目 游水母科
又名海蕁麻水母,毒性較強,接觸后會產生明顯的刺痛感,但很少致人類死亡。我國東海、南海均有分布。
夜光游水母Pelagia noctiluca
缽水母綱 旗口水母目 游水母科
可在黑暗中發光的夜光游水母,顏值頗高。被其蟄刺后會有強烈痛感,但持續時間有限。我國東海南部、南海有分布。
如果被水母蟄了,怎么辦?
即便我們沒有去主動招惹,但依然可能在無意間觸碰或刺激到這些毒物。大多數水母蟄刺只引發疼痛和皮疹等,妥善處理后可在數天或數周內好轉、痊愈,所以也無須過度擔心。
來盤涼拌海蜇,壓壓驚
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
缽水母綱 根口水母目 根口水母科
我國重要的食藥用水母種類,主要分布于東北沿海,南海北部也可見到
被水母蟄到后,傷者應保持鎮靜,不要亂動,不要觸碰傷處。在尋求和等待醫療救助的過程中,可進行以下應急處理:查看傷處狀況,請他人協助去除水母觸手等傷害物,防止蟄刺加劇;用海水(禁用淡水)沖洗傷口,抑制毒素釋放。
認識水母,學會與水母和平相處,愿我們可以無憂地享受沙灘、海水。
本期為“南海‘毒’家指南”專輯的第一期,
更多“毒”家報道,敬請關注!
文字編輯:方 園
部分圖片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