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寶鬧新春 | 南海龍影
龍年大吉
新春快樂
龍年駕到,海寶們再次登場!
深植于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龍”,是國人最為熟悉的“動物”、形象或符號。作“動物”時的“龍”,并不是某個真實存在的物種,而是綜合多種陸生、水生動物形象的創造物,其形象眾說紛紜、歷經流變。
“中華第一龍”
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玉龍
有關“龍”形象的經典說法為“九似”:頭似駝、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能集這么多種動物的不同身體部位于一身,“龍”當真是神獸無疑了。
中國第一套郵票——大龍郵票
如果將目光轉向海里,如果海中有“龍”,那這個“龍”會是什么模樣的呢?
“龍”有分身
同神“龍”一樣,海中“龍”的身體各處也可以各有歸屬。
龍頭
龍之“頭”,當歸“龍頭魚”。龍頭魚,俗稱豆腐魚、九肚魚、龍口魚,泛指龍頭魚屬動物,在魚市中常見。雖其貌不揚,但肉質細嫩,食用價值高,常以油炸方式烹飪。
龍頭魚 Harpadon nehereus
仙女魚目 蝦虎魚科 龍頭魚屬
龍舌
龍之“舌”,即龍舌,也稱牛舌、比目魚等,是鰈形目鰨科、舌鰨科動物的俗稱。此類動物身體極為側扁,多呈長短、寬窄不一的舌形等,因此得名。我們常說的龍利魚,跟龍舌也是一類。龍舌體褐,但具體顏色、花紋因種不同。作為底棲魚類,偽裝契合所處環境是它們必備的生存技能。
條鰨屬 蛾眉條鰨 Zebrias quagga
豹鰨屬 眼斑豹鰨 Pardachirus pavoninus
舌鰨屬 斑頭舌鰨 Cynoglossus puncticeps
須鰨屬 長溝須鰨 Paraplagusia bilineata
龍須
龍“須”,來自龍須蓑鲉,學名環紋蓑鲉。它們寬長、舒展的魚鰭,正是被人們賦予貼切修辭的本體。與龍舌一樣,環紋蓑鲉的體色也較多變化。它們常通過擬態環境和守株待兔的方法捕食獵物。謹記,它們有毒。
環紋蓑鲉 Pterois lunulata
鱸形目 鲉科 蓑鲉屬
龍膽
龍之“膽”,定不能小,只有世界上最大的石斑魚才配得上這樣的名銜。
鞍帶石斑魚,俗稱龍膽石斑、龍躉。我們平日里常見的東星斑(豹紋鰓棘鱸)、老虎斑(棕點石斑魚)、老鼠斑(駝背鱸)最大可長到120cm,而龍膽石斑可達270cm,是名副其實的裝了“龍膽”,長得大款。
豹紋鰓棘鱸 Plectropomus leopardus
棕點石斑魚 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
駝背鱸 Cromileptes altivelis
鞍帶石斑魚 Epinephelus lanceolatus 亞成魚和成魚
鱸形目 鮨科 石斑魚屬
龍腸
國內一些地區有食用翻車鲀的風俗。人們會劃開它們厚厚的皮膚,取出腸子炒制,名曰“炒龍腸”。另一種“龍腸”便是沙蠶了,也稱海蜈蚣,素有“鮮食味甘”“煮食味佳”的美譽,是浙江、福建一帶風行的美食。
沙蠶 Nereis pelagica
環節動物門 多毛綱 葉須蟲目 沙蠶科
龍筋
龍筋,即盲鰻,因其肉質堅韌、烹飪后嚼勁十足而得名。
說起盲鰻,“盲”說的是它們視力極差,因此要靠嗅覺和觸覺尋找獵物;“鰻”說的是它們形似鰻魚,實則兩者毫無關系。鰻魚是魚類,盲鰻則是一種古老的魚形脊椎動物。
盲鰻
脊索動物門 盲鰻綱 盲鰻目 盲鰻科
龍紋
欲知“龍紋”何狀,請看向軟骨魚中的犁頭鰩屬、尖犁頭鰩屬動物,它們也稱“龍紋”“龍紋鲼”,如圓犁頭鰩別名圓頭龍紋、及達尖犁頭鰩也稱吉打龍紋鲼,它們身上都長有點點圓斑。如此看來,似乎人們對龍紋并無華麗的想象,抑或波點本就是一種華麗的想象?
圓犁頭鰩 Rhina ancylostoma
及達尖犁頭鰩 Rhynchobatus djiddensis
有“龍”之形
集“龍”之形貌、身姿、神韻于一身,海中各“龍”中可有你青睞?
海龍
海龍,泛指海龍目海龍科動物,包括各種海龍和海馬。海龍身體更為細長,有的還長有大而華麗的尾鰭,狀如“龍”尾;海馬則形如其名,頭部與軀干部大幅彎折且頂冠發育,似馬頭的同時也與“頭似駝”的“龍”十分相似。海“龍”之命名,可謂恰如其分。
上:管海馬 Hippocampus kuda
下:帶紋矛吻海龍 Dunckerocampus dactyliophorus
海龍目 海龍科
往期鏈接:南海物說 | 南海愛情故事
土龍
擁有蛇狀身體的“鰻魚”,本就是極受歡迎的一類食材,其中更有一些(如花鰻鱺、尖尾蛇鰻、雜食豆齒鰻等)被人們喚作“土龍”。民間多傳說“土龍”有舒筋活絡、滋陰壯陽之功效,因此常拿來浸酒、藥燉,供不應求。
花鰻鱺 Anguilla marmorata
鰻鱺目 鰻鱺科
暴龍
棲息深度可達2000米的暴龍蟾鮟鱇,是名副其實的深海鮟鱇。它們身體烏黑、細長而赤裸,口部極大、下頜超長是其最顯著的特征。學者據此推測它們可以吞噬比自身大數倍的獵物,相當適應在食物缺乏的深海環境中生存。
暴龍蟾鮟鱇 Tyrannophryne pugnax
鮟鱇目 夢角鮟鱇科
龍王
擁有銀光色澤、瘦長身段、飄逸魚鰭的皇帶魚,像極了超級大號的帶魚,但與帶魚并無關系。它們與外觀相似的粗鰭魚親戚,巡游于遠近、深淺海間,行蹤神秘,于是便有了“白龍王”“龍王魚”“龍宮使者”的稱法。
皇帶魚 Regalecus glesne
多斑帶粗鰭魚 Desmodema polystictum 幼魚
粗鰭魚 Trachipterus trachypterus
橫帶粗鰭魚 Zu cristatus 幼魚
月魚目 皇帶魚科和粗鰭魚科
以“龍”為名
那些名中有“龍”字的各類海洋生物,龍蝦、龍女簪、龍介蟲、龍須菜、龍骨草,多到不可枚舉。
龍骨藻 Tropidoneis sp.
色藻界 硅藻門 矽藻綱 舟形藻目 舟形藻科
“龍須菜”江蘺 Gracilaria canaliculata
植物界 紅藻門 江蘺目 江蘺科
龍介蟲 Serpula sp.
動物界 環節動物門 多毛綱 纓鰓蟲目 龍介蟲科
“龍女簪”澳洲上月貝 Epimenia australis
動物界 軟體動物門 無板綱 上月貝科
錦繡龍蝦 Panulirus ornatus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軟甲綱 十足目 龍蝦科
南海龍影,為您捕捉至此。明年相約,共尋南海蛇蹤。
歷年回顧:海寶鬧新春——南海五虎、海寶鬧新春——南海有兔
撰 稿 人:方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