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回顧 | “龍行龘龘 南海館里過大年”春節系列活動人氣十足!
龍年的春節已經過去,8天的快樂時光是否讓您覺得短暫?
春節長假期間,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再次人氣爆棚!
2月10日-2月17日,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10個展廳8大陳列展覽全部開放,共接待觀眾78592人次,提供接待講解74場次,提供志愿服務383場次。
2月17日,隨著最后一張“尋寶卡”的發放完畢,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舉辦的“龍行龘龘 南海館里過大年”春節系列社教活動,在一片歡聲笑語中圓滿收官!
春節期間,我館共推出51場社教活動,其中線下活動50場,累計6107人次觀眾參與。無論是充滿民俗風情的年味體驗,還是動手動腦的主題課程,亦或是智慧和體力雙重比拼的“展廳尋寶”活動,都吸引著四面八方來客,他們共同在南海館感受濃濃的年味兒!
快來一起重溫觀眾們在南海館里其樂“龍龍”的精彩瞬間……
壹 送祝福 迎新春
館長親自為觀眾贈出親筆書寫的“福”字以及文創產品春聯
迎著新春的暖陽,臘月二十八和大年初一上午九點,辛館長與朱副館長分別在南大門口迎接新年的第一批入館觀眾,親自為大家送出南海館專屬的新春祝福。
貳 年味手作 盡享年趣
春節期間的年味手作體驗區成了南海館的“網紅打卡點”。龍紋利是紅包、龍紋剪紙、龍紋包拓印,當博物館里的龍紋遇見非遺,觀眾們既能學習龍紋飾知識,又能體驗非遺手工藝,現場好不熱鬧。
將金色龍紋拓印在紅包上,印出屬于自己的利是紅包。
觀眾們在方寸之間感受濃濃年味,傳承非遺剪紙文化。
當一幅幅寓意吉祥的龍紋由觀眾們親手拓出,大家不禁歡喜贊嘆!
叁 “話”吉祥 “福照”龍年
藏在文物里的“吉祥話”究竟是什么含義?觀眾們只有親自找尋才能解開謎底了!
大家手持任務卡,穿梭在各個展廳探尋文物里的吉祥紋飾,他們的身影也增添了節日的熱鬧氛圍!
“尋寶”活動獎品兌換區的觀眾心情澎湃,能否獲得“滿分”兌換新春禮物呢?
看到大家洋溢的笑臉就知道是“滿載而歸”啦!
觀眾爭先恐后在打卡處“躍龍門”,用相機記錄和家人的幸福瞬間,記錄這一份中國式浪漫,愿“福照”龍年!
肆 “龍”的傳人 傳文化
主題社教活動中,講解員們帶領觀眾逛展廳、聽講解、學歷史、看劇場、織漁網......“花式”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和南海文化,做“龍”的傳人。
“瓷”舊迎新 龍行龘龘
“龘”形容的是群龍騰飛的樣子......”火出圈的“龍行龘龘”到底是何寓意?講解員首先從“龘”字開始為大家進行解讀。
“龍的形象演變深具著中國各個時代的文化特征,這是館藏的元龍泉窯青釉貼塑龍紋盤、清乾隆粉彩九龍戲珠紋盤......”觀眾們認真聽講解員的講述,學習分辨不同朝代龍的形象特征。
龍紋數字油畫制作是大家最期待的環節,大家動手動腦,把吉祥“龍”紋飾帶回家,愿自己充滿龍的勇氣與智慧。
海岸衛士的“植”場生活
紅樹林被稱之為海岸衛士,是因為它們能夠防風固沙、凈化水質、維持生物多樣性等。
紅樹林在“植”場中究竟是怎樣生存的?充滿寓教于樂的小課堂給你答案!宣教講解員一一向大家介紹紅樹林的分布、特征、功能和價值。
大家走進展廳參觀紅樹林標本,走進南北連廊,近距離觀看的紅樹林實景。
課程中最熱鬧的當屬“禮贊紅樹林”小劇場,這些可愛的小螃蟹、小胚軸都是由我館志愿者扮演,有趣且緊張的劇情牽動著臺下觀眾們的心,大家沉浸在“紅樹林世界”。
最后大家一起手工編織,把有著頑強生命力的“小胚軸”制作成手鏈戴在手上。
“耕耘祖宗海 傳承做海人”
7號展廳中,小朋友們們化身“小漁民們”拿著“尋寶任務卡”不斷地穿梭、忙碌。原來他們在探尋海南漁民的做海方式。
知識競答PK賽環節,“小小漁民”們現場組隊,齊心協力,乘風破浪。寓教于樂的方式讓孩子們更深入了解和鞏固了南海漁家文化的知識。
學習手工編織漁網包,參與趣味捕魚游戲,成為“織網高手和捕魚達人”,體會漁民耕海牧魚的不易,感受到當地漁家文化風情!
徽建中的“吉祥話”
新的一年,話吉祥,探尋蘊藏在徽州建筑中的“吉祥話”。
徽建知識課堂中,宣教講解員為大家深刻解讀“徽州三雕”中的吉祥紋飾寓意。無論是寓意年年有余的鯉魚紋飾,還是希望子孫榮登榜首的鰲魚紋,亦或者希望家族高官輩出的太獅少獅紋,都象征著從古至今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許。
以“年年有余紋磚雕”為原型,觀眾們體驗“年年有余”手工衍紙畫,沉浸式感受徽雕的魅力和徽州古建筑的神工天巧。
伍 志愿服務暖人心
春節期間,我館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務383場次,服務時長544小時,其中社教隊志愿者12人次,服務隊志愿者21人次,講解隊志愿者講解350場次,時長280小時。
志愿者們在春節工作中發揮出了重要的作用,他們用熱情洋溢的服務溫暖了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們的心。
志愿者進行課程講解
志愿者進行小劇場表演
志愿者為觀眾服務
志愿者為觀眾提供講解服務
中國年,有著說不完的故事,
道不盡的風情。
過年,珍貴的不止是歲月,
更是用心生活,
新的一年,讓我們用心地去熱愛,
盡情地去創造。
南南與您共赴下一場澎湃。
文字編輯:孫夢圓、李白帆、孫積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