紋飾說 | 國色天香,瓷器上的牡丹紋
中國傳統紋樣是集美學與科學于一身的“中國密碼”,2024年春晚聯歡會節目《年錦》結合虛擬合成技術,讓東方美學驚艷全網!
其中,寓意國色天香的牡丹紋,無疑是節目中的亮點之一,令人記憶猶新。
而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瓷器上的牡丹紋同樣引人入勝,讓我們一同走進這個充滿魅力的地方,去探尋那些被歲月雕琢的紋樣之美。
國色天香|瓷器上的牡丹紋
牡丹花大色妍,富麗堂皇,艷壓群芳,素有“花中之王”“國色天香”的美譽,自古以來深受人們喜愛。
事實上,牡丹向來被視為繁榮昌盛、美好幸福的象征,也是中國瓷器的經典紋樣之一,從唐宋時期開始,牡丹紋飾逐漸流行起來,上至宮廷下至民間,牡丹紋飾遍布于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元、明、清三代牡丹紋久盛不衰,多用作主紋,裝飾在瓶、碗、盤、罐等器皿的主要部位。
元
元代,寓意吉祥、姿態妍麗的牡丹頗受蒙元文化的歡迎,在植物類陶瓷紋飾中成為主流。此時的瓷繪牡丹紋形態碩大、肥美,青花類牡丹紋占主流。此時瓷繪牡丹紋飾的構圖一般比較滿當,無論輔助紋飾、主題紋飾層次都較多,單獨出現的瓷繪牡丹紋較少,常與瑞鳳、孔雀組合,寓意“富貴吉祥”“美滿幸福”。
元青花鳳穿牡丹紋玉壺春瓶
喇叭口,細頸,垂腹,圈足;口沿外翻處繪卷草紋,頸部繪蕉葉紋,間飾回紋,頸下部繪覆蓮紋,主體紋飾為鳳穿牡丹紋,其上下均飾卷草紋,下腹繪仰蓮紋,圈足繪花草紋一周。
元青花孔雀牡丹紋碗
撇口,深弧腹,圈足;碗心繪孔雀牡丹紋,近口部繪一周卷草紋,外壁繪一周蓮紋,下繪仰蓮紋。
明
明代飾有牡丹紋飾的器物較多,常見的有青花、紅綠彩等。構圖較元代疏朗大方,紋飾所留的空間較大,大多是正面、半側面和側面描繪,牡丹花瓣漸趨圓潤,并有細線勾描的花脈,在寫實紋樣的基礎上,進一步概括提煉,突出主體形象。
明青花鳳穿牡丹紋盤
敞口,折腰,圈足。以青花裝飾,盤心繪鳳穿牡丹紋。
明嘉靖紅綠彩鳳穿牡丹紋盤
盤呈圓形,敞口折沿弧壁,圈足、外壁紅環紋飾,口沿內壁繪五開光錦地紋,盤心繪有鳳鳥紋和花卉紋。
清
清代瓷繪牡丹紋裝飾手法十分地豐富,青花牡丹常有,但已非主流,在崇尚感官審美的清代,色彩出挑艷麗的粉彩、廣彩、五彩等成為了牡丹紋常用的裝飾技法;紋飾造型上更加飽滿寫實,花瓣層層疊疊,營造出一種“繁”且“滿”的堆砌效果,來體現牡丹的雍容華貴。
清青花牡丹紋罐
直口,豐肩,斂腹,圈足。以青花裝飾,器身繪牡丹紋。
清粉彩牡丹鳳紋盤
呈圓形,菱口,折腰,弧壁,圈足。以粉彩裝飾,盤口沿內壁一周以雜寶紋裝飾,盤心繪有鳳紋牡丹紋,外壁飾三折枝花卉紋。底有款識。
清粉彩折枝牡丹紋盤
敞口,折腰,淺弧腹,圈足。通體施釉,以粉彩裝飾,繪折枝牡丹圖。
清乾隆廣彩牡丹竹石紋盤
敞口,折腰,淺腹,圈足。內以廣彩裝飾,繪牡丹竹石紋。
清漳州窯五彩鳳穿牡丹紋盤
盤呈圓形,敞口,弧壁,圈足。盤外壁光素無紋飾,內以紅綠彩繪之,口沿內壁繪錦地八開光花卉紋,兩兩對稱,盤心繪有鳳鳥紋和花卉紋。
牡丹花作為中華傳統紋樣之一,在我國人民的精神寄托中,牡丹花紋代表著吉祥安康等美好祝愿。不同題材的圖案與牡丹花紋重組,代表著人們對生活的不同向往。
牡丹與白頭翁組合,寓意“富貴白頭”
牡丹與綬帶鳥組合,寓意“富貴長壽”
牡丹與孔雀結合,寓意“富貴吉祥”
牡丹與公雞組合,寓意“功名富貴”
牡丹與海棠花組合,寓意“滿堂富貴”
牡丹與水仙花組合,寓意“神仙富貴”
牡丹與芙蓉花組合,寓意“榮華富貴”
牡丹與鳳凰組合在一起被稱為
“鳳戲牡丹”或“鳳穿牡丹”
寓意“富貴吉祥”、“美滿幸福”
牡丹插在瓷瓶內寓意“富貴平安”
盛世之花,蘊含著繁榮興盛和富貴吉祥的美好寓意,為人們帶來了千年的遐想與沉醉。
文字編輯:盧楊艷
圖片編輯:郭冬月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