紋飾說|南有嘉魚——魚紋
炎炎夏日,陽光灑滿大地,水中的魚兒在碧綠的蓮葉間暢游。上期我們欣賞了蓮紋的優雅姿態,本期我們一同領略魚紋的獨特魅力。
魚紋是以魚為基本元素組成的紋樣,因“魚”諧音“余”,魚紋被賦予了“富貴有余”“年年有余”等吉祥寓意,承載著深厚的民族歷史文化底蘊。
魚紋出現時間甚早,早在新石器時期的陶器上已有發現,歷朝歷代中皆可見之。
魚紋形式或單或雙,或三五追逐,魚水相融。其表現領域甚廣,在瓷器、建筑等裝飾中均可尋見其蹤跡。
魚紋是中國古代陶瓷藝術中不可或缺的裝飾紋樣,雙魚紋更是被賦予了富饒與和諧等吉祥的象征意義,在中國陶瓷史上占據了獨特的地位。
在南宋時期,雙魚紋開始流行,而到了元代,這一紋樣更是盛行,成為當時龍泉窯瓷器上常見的主題之一。
宋龍泉窯青釉雙魚洗
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藏
以館藏元代青釉蓮瓣雙魚洗為例,此器物內飾中間貼塑雙魚紋,外壁一圈弦紋刻有蓮瓣紋,其器身釉色呈現出均勻而溫潤的光澤。此洗中間的兩條魚兒,靈動而自由地游動于其中,宛如一幅古老的畫卷,展現出一種靜謐而美麗的意境。
元青釉蓮瓣紋雙魚洗
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藏
及至明清兩朝,以魚紋為題材的大量涌現,其中魚藻紋是祥瑞之意的代表,不僅為皇家所喜,更是一種普天下百姓所鐘愛的吉祥紋飾。
明青花魚紋碗
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藏
以館藏清乾隆外醬釉內青花魚藻紋碗為例,此碗胎質瑩潤光潔,釉質精致晶亮。內飾青花魚藻紋,水藻飄逸生動,魚兒游弋其間,妙筆畫出池中雅,也道盡魚池之樂。
清乾隆外醬釉內青花魚藻紋碗
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藏
魚紋的美好寓意
魚作為具有強大繁殖能力的生物,自然被人類用來象征繁衍子孫的圖騰紋飾。流傳至今的雙魚圖便是表達了人們對婚姻美滿、多子多福的祈愿。
元龍泉窯青釉蓮瓣紋雙魚洗
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藏
魚兒們歡快地游弋,數量眾多,色彩斑斕,它們色彩勾勒出了一幅“金玉滿堂”圖景。這一圖案不僅代表著財富的豐盈,更象征著生命力的旺盛與多彩。
明漳州窯紅綠彩人物花卉鯉魚紋盤
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藏
年年有余又稱“連年有余”,是很受民間歡迎的吉祥圖案。“蓮”和“連”同音,“余”和“魚”同音,借喻年年都有結余的富裕生活。
清玳瑁雕“蓮蓮有魚”圖香盒
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藏
魚龍轉化吉祥紋飾是以魚龍組成,魚化為龍,常用在科舉考試魚躍龍門、金榜題名的吉祥祝福之中。
清金漆魚化龍木雕板
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藏
魚紋作為中華文化中的重要符號,其豐富的寓意和獨特的藝術表現力,使其成為了中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文化藝術創作中,魚紋都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人們的目光,傳遞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
撰文:盧楊艷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