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展預告︱只此絢麗——海上絲綢之路上的漢代珠飾展即將開展
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將于9月5日在北區二層8號展廳推出新展“只此絢麗——海上絲綢之路上的漢代珠飾展”,展出時間截止至12月4日。
展覽序廳效果圖
本次展覽由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漢二陵博物館、海上絲綢之路(廣州)文化遺產保護管理研究中心)共同舉辦,選取文物展品192件(套),輔助展品20件(套)。
讓我們先來提前“劇透”一下此次展覽有何特色吧。
五彩斑斕 色調豐富
展覽第一篇章效果圖
“只此絢麗——海上絲綢之路上的漢代珠飾展”主要展出廣州考古發現的漢代珠飾,它們材質豐富、形制多樣、色彩斑斕,有的是域外直接輸入、有的從內地流傳而來、有的為本土制造。
文物展品
廣州出土的漢代珠飾色調豐富,細微變化多。從色系上分,就多達10余種,除了彩虹七原色,還有曖昧的棕(褐)色和灰色,純潔的白色和透明色、深黝莫測的黑色等等,多彩繽紛的色彩給人以視覺上、裝飾上美的享受。
喚醒原石 賦予生命
展覽第二篇章效果圖
人們欣賞美,故而竭盡所能創造美。原始寶石經過匠人的手藝,賦予它們新的生命。以量材為形,冷、熱加工工藝塑造形狀,喚醒原石、強化并修飾,顯現價值和美感,每一件珠飾仿佛靜態雕塑,展現文化和技術的相互作用。
文物展品
珠玉在側 象征財富
展覽第三篇章效果圖
考古發現的漢代珠飾,多出土于規模較大、等級較高的墓葬,顯示墓主人的身份地位。絕大多數珠飾發現于棺位中部,放置于主人胸、腰、頭足部之間,應是主人穿戴時的飾品。少數珠飾并未佩戴在墓主人身上,而是珍藏于奩盒中,應是墓主人生前心愛之物或專供陪葬,象征著財富。
文物展品
交流互鑒 美美與共
展覽第四篇章效果圖
在廣州出土的漢代珠飾中,從域外輸入及內地流傳而出的珠飾見證了嶺南與周邊地區,特別是與東南亞、南亞、西亞及地中海沿岸地區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進行的貿易往來、地域需求和人文交流。
展柜參展文物效果圖
布展效果圖
愛美,是人類的天性,東西方亦是如此。隨著海上絲綢之路的開辟和拓展,東西方的人們,以珠飾為媒介,互相傳遞美,共同欣賞美,在交流互鑒中“美美與共”。
9月5日,歡迎您走進“只此絢麗——海上絲綢之路上的漢代珠飾展”,探尋漢代珠飾的別致之美。
文字:李羚
修圖:李羚
部分圖片由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