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紀實 | 南海錦鯉,“陜”現秦地
近日,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受邀前往陜西西安,參加由中國博物館協會、陜西省文物局主辦的“連珠合璧重光來——全國博物館教育成果邀請展”,與榮獲“全國最佳教育活動展示案例”的多家博物館共同展示博物館教育成果,回顧博物館教育發展歷程,共繪發展藍圖。
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作為特別受邀的16家博物館之一,于2025年3月30日將第十屆中國博物館及相關產品與技術博覽會最佳教育活動展示案例“耕耘祖宗海 傳承做海人——南海‘鯉魚燈’”社教活動帶至展覽現場,為西安地區近千名師生帶來了充滿海南地域特色及歷史文化的教育活動。
“魚燈亮起就是回家的密碼……”伴隨著我館原創歌曲《做海傳說》的輕快旋律,現場的同學們沉浸式進入“海邊”的輕松氛圍,對動課的開始翹首以待。
活動中,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工作人員化身迷失方向的“鯉魚姐姐”吸引了同學們的關注,課程開篇以“幫助鯉魚回家”為主線,帶領大家走進一場南海漁家文化的探索之旅。
“什么是做海?海南漁民做海前要準備哪些物資?做海時都有哪些活動……”一個個被拋出的問題,受到同學們的積極回應,隨著問題被解答,同學們收獲了一個個鯉魚燈主題冰箱貼。
“碧波風疾弄翠帶,鯉魚高懸送歸人”,隨著“鯉魚姐姐”順利回家,課堂也接近了尾聲,同學們紛紛表示有機會一定要到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實地學習,今后更要守護好我們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活動的最后,現場的每一位同學都收到了一份來自南海的禮物——鯉魚燈手工制作材料包。拆分、拼接、粘接、通電,經過同學們的巧手制作,一盞盞象征著吉祥、幸福、團圓的鯉魚燈被點亮了起來,同時被點亮的還有大家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之心。
這是一場跨越千里的文化之約,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今后將不斷創新,讓文物與科技、教育深度融合,為公眾提供更加豐富、多元的文化體驗,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不斷推進教育強國建設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