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志︱匠心巧思!滿載古人智慧的時光陶瓷
現代隨處可見的保鮮盒、防震包裝彰顯科技便利,而千百年前的古人同樣充滿智慧。熱播劇《長安的荔枝》中亮相的雙層陶甕便引發熱議。
在陶甕夾層填充泥土,憑借水分蒸發吸熱的原理,化身天然“保鮮艙”,破解荔枝長途保鮮難題。
這一巧思,不僅揭開了劇中盛唐“冷鏈運輸”的神秘面紗,更折射出古人跨越時光的生活智慧。
海上絲綢之路的“智慧包裝”
如果說劇中唐代的雙層陶甕是荔枝的“保鮮使者”,那么館藏宋醬釉四系罐,則堪稱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智慧包裝”。
宋醬釉四系罐
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藏
其外表樸素無華,圓唇短頸、溜肩鼓腹,醬釉也因歲月的洗禮而斑駁脫落。
罐通體脫釉
然而,打開蓋子,你會發現其中別有洞天:大量成組套的瓷粉盒嚴絲合縫地嵌套其中,展示了古人不凡的物流智慧。
瓷粉盒
北宋朱彧在《萍州可談》中記載:“舶船深闊各數十丈,商人分占貯貨,人得數尺許,下以貯物,夜臥其上。貨多陶器,大小相套,無少隙地?!?/span>
宋代遠航商船巧妙利用以大套小的方式,在有限的船艙空間內裝載更多瓷器,讓易碎的粉盒安然漂洋過海,成為海上絲路貿易繁榮的鮮活見證。
實用與藝術兼備的“貿易珍品”
到了明代,海上貿易中的陶瓷器物更展現出實用與藝術的結合。明琺華貼金鏤空孔雀牡丹紋大罐,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明琺華貼金鏤空孔雀牡丹紋大罐
南海西北陸坡一號沉船出水
大罐采用雙層設計,外壁鏤空,工藝精湛,內膽施綠釉,盡顯典雅高貴。罐身裝飾著卷云紋、覆蓮紋、鳳穿牡丹紋、孔雀山石紋、仰蓮紋和花卉紋五層紋飾,細節精致,主體孔雀山石紋還貼上了黃金金箔,熠熠生輝。
罐內整齊擺放著“?!弊挚畎子孕”?,實用又美觀,不僅是貿易商品,更推測其為海外高級定制瓷,彰顯明代高超的制瓷工藝和審美水平。
明白釉“?!弊挚钚”?/span>
南海西北陸坡一號沉船出水
明醬釉四系罐則以堅固耐用、容量較大的特點脫穎而出。它的罐身厚實,能承受海上航行的顛簸,罐內裝有多件小罐,形成巧妙的嵌套結構,既方便存儲,又便于運輸。
明醬釉四系罐及小罐
南海西北陸坡一號沉船出水
在生活中,它們是實用的“百寶箱”,可盛放食物、儲存酒水、存放茶葉及調料香料等貨物。
明醬釉帶流四系罐
南海西北陸坡一號沉船出水
在藝術上,其獨特的造型和釉色賦予了它獨特的藝術價值,成為家居陳設中的一抹亮色。
在對外交流中,它們憑借自身的魅力跨越重洋,促進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與傳播。
明醬釉四系罐
南海西北陸坡一號沉船出水
明醬釉四系罐
南海西北陸坡一號沉船出水
這些承載著千百年生活巧思的陶瓷,見證歷史變遷,傳承文化脈絡,讓我們得以領略古人智慧與創造力的無窮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