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物說︱關于珊瑚,你可以知道的十件事(上)
珊瑚作為海洋中古老而重要的生態系統構建者,其形成的珊瑚礁雖僅占海洋面積的0.25%,卻維系著超過四分之一的海洋生物多樣性。關于珊瑚,你了解多少?接下來,物說將為你揭示關于珊瑚的十個科學事實。
第一件事
珊瑚是動物
我們見過或印象中的珊瑚可能長這個樣子:
乍一看,它狀似礦石或礦物,感覺不像生物。
如果看下面這種長有枝叉結構的,感覺像是植物,像樹。
再看下面這種長有觸手的,感覺像是動物,像海葵。
它們究竟是什么東西?通過解剖觀察我們或可知曉答案。
有軟組織(珊瑚蟲有口、觸手、消化腔等)和骨骼結構(珊瑚杯等),珊瑚無疑是動物了。
珊瑚主要由微小的珊瑚蟲及其分泌的碳酸鈣骨骼組成。它們通常以群體形式生活,形成珊瑚礁或珊瑚群落,是海洋生態系統中最重要的生物之一。
第二件事
珊瑚是刺胞動物
動物分許多門類,如軟體動物門、節肢動物門或脊椎動物門等。珊瑚則屬于刺胞動物門。該門類動物以具有刺細胞為特征,刺細胞也是它們防御和捕食的重要武器。
刺細胞
刺胞動物不止珊瑚一類,還包括固著生活的海葵和浮游生活的水母等。
等指海葵Actinia equina
中國沿海均有分布
白色霞水母Cyanea nozakii
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分布
第三件事
珊瑚有很多種 其中的一些已經滅絕
地球上已演化出萬余種珊瑚,根據宏觀形態和分子生物學特征可分為六放珊瑚(或稱六射珊瑚)和八放珊瑚(或稱八射珊瑚)兩類,此外還有一些演化地位尚存爭論的原始類群如角海葵等。
六放珊瑚
觸手數為6或6的倍數,骨骼為鈣質或角質,主要代表有石珊瑚、黑珊瑚、海葵和已經滅絕的皺紋珊瑚(或稱四射珊瑚)和床板珊瑚(或稱橫板珊瑚)等。
已滅絕的床板珊瑚目的蜂巢珊瑚
Favosites gothlandicus
八放珊瑚
觸手有8只,骨骼為鈣質骨針或角質中軸,主要代表有軟珊瑚、蒼珊瑚、海鰓等。
巨形花羽海鰓
Anthoptilum grandiflorum
東海分布
第四件事
并不是所有的珊瑚蟲都長有骨骼
僅部分珊瑚蟲可形成鈣質或角質骨骼,其他許多珊瑚僅依賴骨針或軟組織支撐,并不具備完整的骨骼結構。
長有鈣質骨骼
長有鈣質骨骼的珊瑚(如石珊瑚),其骨骼主要由碳酸鈣構成。這類堅固的骨骼結構會形成珊瑚礁的基底,對海洋生態系統至關重要。
石芝珊瑚Fungia fungites
南海分布
長有角質或蛋白質骨骼
某些深海珊瑚(如黑珊瑚)演化出角質或蛋白質主導的骨骼,主要成分為硬化幾丁質和蛋白質,兼具強度與柔韌性,在深海環境中更為穩定。
二叉黑珊瑚Antipathes dichotoma
南海分布
長有骨針
軟珊瑚體內僅有微小的骨針或膠狀組織支撐,無連續的骨骼結構。
15種八放珊瑚骨針形態差異的手繪圖
沒有骨骼
某些原始珊瑚種類完全依賴水壓和肌肉組織維持形態。
第五件事
珊瑚骨骼顏色多樣
珊瑚的骨骼成分包括鈣質、角質或蛋白質等。不同種類的珊瑚因骨骼成分、微觀結構差異,以及有機色素、金屬離子沉積和共生藻類分布等因素影響,呈現出多樣的骨骼顏色。
白色骨骼
最常見的碳酸鈣骨骼呈白色。
直紋葉狀珊瑚Lobophyllia recta
南海分布
紅色骨骼
紅珊瑚Corallium sp.的鈣質骨骼呈深紅、粉紅或橙紅色,顏色源自類胡蘿卜素等色素。它們生長緩慢,價值極高,自古用于珠寶制作,也是佛教“七寶”之一。除紅珊瑚外,紅色骨骼的珊瑚還有笙珊瑚。
紅珊瑚Corallium sp.
笙珊瑚Tubipora musica
南海分布
藍色骨骼
蒼珊瑚的骨骼呈藍色,顏色源自含鐵有機基質。
蒼珊瑚Heliopora coerulea
俗稱藍珊瑚,南海分布
黑色骨骼
黑珊瑚骨骼的顏色來自其角質層沉積,呈現出深黑、棕黑或墨綠色等。
下期預告:關于珊瑚,你還可以知道的其他五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