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 習香記——古代“男神”蘇軾與香的二三事
海南沉香
蘇東坡與海南沉香之緣,起源于仕途的不如意。盡管一而再被貶謫,但蘇東坡依然保持著豁達的心態。被貶儋州時,身處荒蕪之境,卻還在其弟弟60歲生日時,撰寫《沉香山子賦》贈之。“矧儋崖之異產,實超然而不群。既金堅而玉潤,亦鶴骨而龍筋。惟膏液之內足,故把握而兼斤。”安慰其弟弟,并借沉香勉勵深陷逆境的蘇轍,讓他以沉香山子為鑒,保持晚節,作一個立場堅定且精神超然的士君子,使沉香山子淡而不衰的芬芳永遠。
其所作《沉香山子賦》,文辭質美,將海南沉香的神光一語道破。所謂金堅玉潤,鶴骨龍筋,找不到比這兩句詩更貼合海南沉香的精氣神了,可見蘇老先生對海南沉香是愛到了骨子里了。
精美香具
“東坡小有洞天石,石下作一座子,座中藏香爐,
自變量,竅正對巖岫間,每焚香則煙云滿岫”。
——趙希鵠《東坡小有洞天》載
此詩句描述的便是蘇軾為了增加焚香的意趣,還特地改造了香爐。蘇軾在木質底座上配搭他喜愛的一塊假山石,并在底座內側做空膛以安放香爐。當他點燃一支香,假山石就會發出一種類似于“吸”煙的聲音;當他熄滅另一支香,假山石又能傳出類似“呼”煙的聲音。這種現象被稱為“吸煙效應”。這種方法也適用于其他一些物品,宋代文人蘇洵就曾采用過這個辦法。他叫人燒好香,放上一根,點燃后燃去,留下一個孔,再點燃。香煙燃盡后,假山石上的孔竅逐漸消失,整個空間變得空寂。
焚香時,香煙在假山石的孔竅中徐徐外溢,云煙裊裊巖岫中,儼然仙山,給空間創造了一種幽雅寧靜的氣氛。在渴望優雅情致,靜謐氛圍之外,蘇軾也認為香是涵養性靈的東西,用香凈心契道,清滌心境而濡養德性。
今日,南南則為大家帶來雨后朦朧婉約的“天青色”青瓷香具,更為焚香這一雅趣增添美意。青瓷色本自然,青碧如水,有“雨過天青”之雅、“海洋綠”之幽。是中國瓷品中的瑰寶,從北宋起就開始對外輸出至海外,在海絲路上占據瓷器外銷的重要席位。
裊裊青煙里,有的是千年古國的文化風雅,是獨屬于中國文化的“尊貴”,更多“香味”待君來詢~
![]() | ![]() |